书目

中国傀儡戏史(古代、近现代卷)

内容简介

《中国傀儡戏史》为三卷史述式结构,包括古代、近现代史卷,当代发展史卷和文化艺术史卷。本书为《中国傀儡戏史》首卷——《中国傀儡戏史(古代近现代卷)(精)》,由叶明生著。书中除了“绪论”之外,共分七章。第1章“先秦汉晋傀儡”,叙述傀儡戏产生的渊源,从先秦到汉代陪葬明器的俑偶到娱人歌舞偶人形式的演变,汉代嘉礼“丧家乐”到魏晋傀儡产生的歌舞“郭秃”的滥觞,南北朝机关傀儡或水傀儡的产生,体现中国傀儡逐级衍变与进展。第二章“隋唐五代傀儡”,主要讨论隋唐傀儡的特征。此阶段之水傀儡、机关傀儡与提线傀儡得到长足发展,而被纳入政府教坊管理。提线傀儡出现了弄郭秃、弄老人、弄鲍老、弄黄胖儿等剧目,于教坊中列俳儿之首。第三章“宋元傀儡戏”,受宋杂剧、南戏兴起影响,提线、杖头傀儡呈戏曲化发展,呈现固定音乐、剧目、表演等机制,水傀儡、机关傀儡、药发傀儡趋向精进化,并出现肉傀儡、快乐三郎(铁枝傀儡)等新品种。还出现不少著名艺人,“傀儡社会”组织。傀儡表演技艺精湛、演出题材扩至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等。这一时期的傀儡演出并非简短歌舞或即兴戏弄,而是有文本,这“文本”即是文人墨客编撰的“话本”。第四章“明代傀儡戏”,明代时中国戏曲高度成熟,除了非演员作戏剧化表演的水傀儡、药发傀儡、机关傀儡外,大多傀儡戏种类多呈戏曲化,行当、唱腔及部分剧目接近明传奇。因明代神话小说流行,引发提线和杖头傀儡戏宗教题材剧的产生。杖头傀儡与掌中傀儡与社火游艺结合,保持乡土曲调和说唱表演,并在民间社会广泛流行。第五章“清代傀儡戏”,傀儡戏进入全盛期,由于宫廷喜好杖头傀儡戏,其傀儡规制得到完善,成为上层社会青睐的大台宫戏。民间除提线傀儡戏仍保持发展外,潜藏民间的掌中戏也流行南北。但清末由于朝政腐败,内患外侵,傀儡戏难以生存,衰亡迹象严重。第六章“民国傀儡戏(上)”,依据文献搜寻与田野调查所得到的当时全国傀儡戏的分布、傀儡戏形态、班社情况,详述民俗仪式活动中的傀儡戏形态,探究其历史传承性。第七章“民国傀儡戏(下)”,城市傀儡戏因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发生变化:其一,在西方戏剧改良中国戏剧的大背景下,部分城市的傀儡戏也被卷入其中,产生一批改良措施,出现一些新景象:其二,产生一批傀儡戏演出社团和一批新剧目和新演出形式,并出现了一批作家群体。与此同时,傀儡戏历史源流探索与理论研究也同时兴起,由于文献和治学方法的局限,在傀儡戏研究中的源流史观混乱,产生一些不成熟的文论。但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中国傀儡戏史与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产生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傀儡戏史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叶明生,男,福建寿宁县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兼职教授;并被聘为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兼职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宗教学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傀儡戏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合大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除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讲座外,先后多次应邀赴我国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韩国高丽大学、汉阳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美国纽约州立阿尔本尼大学等校访问讲学。主要从事有关中国戏曲史、戏剧文化学与民间宗教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福建傀儡戏史论》《古愿傀儡》《闽西上杭高腔傀儡与夫人戏》《福建上杭乱弹傀儡戏夫人传》(与袁洪亮合作)《福建寿宁四平傀儡戏奶娘传》(与吴乃宇合作)《福建寿宁四平傀儡戏华光传》《福建寿宁县闾山梨园科教仪本汇编》等;发表于各报刊的重要论文有《福安市北部山区下洋村的幔帐戏》《上杭高腔木偶戏与客家宗教信仰探微》《寿宁县岱阳村的元宵福与梨园教之傀儡戏〈华光传〉》《古代水傀儡艺术形态考探》《古代肉傀儡形态及与福建南戏关系探讨》《梨园教,一个揭示古代傀儡与宗教关系的典型例证》《诏安县民间傀儡铁枝戏》《傀儡戏的文学性》《傀儡戏与地方戏曲关系考察》《金线傀儡,遗响山村——闽北而平虎山大腔傀儡戏调查札记》《台湾傀儡戏探源》《傀儡戏的宗教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代肉傀儡形态的再探讨》《论福建民间傀儡戏的祭仪文化特质》《闽南傀儡戏与闽南人社会生活关系探讨》《梨园教:傀儡戏宗教形态考探——以闽东、浙南毗邻地区之提线傀儡戏为例》《漫谈闽西客家木偶戏》《中国傀儡的戏剧化进程》等。

目录

在售商品

72家店有售 新书59家
163.9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