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现象学研究方法:原理、步骤和范例

内容简介

第1章,“人文科学视角和模式”,探讨和阐明了五种运用质性方法论的人文科学研究模式。这些模式包括民族志、扎根理论、诠释学、经验现象学(empiricalphenomenological)研究和启发式研究。本章对上述研究模式的共同观点和特征进行了描述。本章也对我自己的现象学模式和其他主要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区分。第2章,“先验现象学:概念框架”,介绍了理解先验现象学的概念框架以及引导我的人文科学研究取向的现象学模式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第3章,“现象学与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对传统经验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进一步描述。本章包括对核心概念(意识、行为、知觉、意向体验和主体间的有效性)的讨论。本章还举例说明了现象学理论和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第4章,“意向性、意向对象和意向活动”,详述了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引导我构建了一种设计,以获取和收集能阐明人类体验的主题、意义和本质的资料。第5章,“悬置、现象学还原、想象变更和综合”,介绍了做现象学研究需要遵循的主要步骤。第6章,“人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指导研究者循序渐进地按照所需要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资料的准备和收集、访谈,以及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形成对被研究体验的一个统一的、有条理的描述。本章提供了如何阐述研究问题、确定和选择研究参与者的例子;讨论了在人类参与者中进行研究的相关的伦理标准。本章阐明了如何撰写专业文献综述,并提供了一些资源和策略来对前人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以及提供了一个关于整理和形成一份研究报告的文献综述部分的综合实例。第7章,“现象学研究:分析与范例”,介绍了两种重要的整理和分析资料的研究设计和方法。这些来自最近研究的重要范例阐明了视域化(Horizonalization)、不变视域(InvariantHorizons)、个体纹理(IndividualTextural)描述、个体结构(IndividualStructural)描述、综合纹理(CompositeTextural)和综合结构(CompositeStructural)描述,以及意义和本质的综合。第8章,“总结、影响和结果:一项现象学分析”,完整地阐明了现象学研究,提供了未来研究项目的案例,以及研究对个人、社会和专业方面的影响。附录部分提供了给研究参与者的说明信、参与者授权协议及致谢信的范例。此外,在附录部分还有一份详细的进行先验现象学研究的指南,以及研究手稿创作指南。本书的创作过程是一次集中的学术对话的旅程,它是涉及大约100份研究型出版物的文献综述,大量的有关现象学的专业著作,以及数小时的反思式思考。在我的课程“人文科学研究基础”和“人文科学研究设计”中,我始终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的学习者和教授保持着对话。我也常常在联合学院研究生院与我的学生们见面,我指导了他们的博士论文。同样重要的还有,那些从参考资料、资源和材料到内心的惊奇,从思考和反思到直观和想象,以及从观念到挥之不去的意象和想象的寻求中所发生的自我对话。

作者简介

克拉克・穆斯塔卡斯(ClarkMoustakas),底特律人文研究中心的主席,辛辛那提联合学院心理学资深顾问和核心教师成员。他作为个人和心理学家的成就反映在他基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以及文学的视角、价值和观念的研究和著作中,它们支撑、充实和深化了人类的发现、意义和体验。他关于孤独、创造性与服从性、教与学、心理疗法及质性研究的著作保持了精神与心灵的一种跨学科的统一。刘强,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职于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主讲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质性研究方法、现象学教育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方法在教育领域内的运用。代表作品:《课堂提问情境中学生的体验及其意义:一项现象学教育学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6);《灵机一动中迸发的智慧火花:教师的教育机智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8);《课堂提问情境中的学生自我呈现:一种现象学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第4期);《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本土化尝试》(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9期)等。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