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海社会发展报告(2008):公共服务与社会发育

内容简介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第一责任人(“政府负责”),需要提高公共服务方面的资源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服务的实际投入,另一方面也要有计划地将国有资本和社会公共资金逐步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寻求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浦东新区深化改革的一些经验值得推广。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扩大对外来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分先后、分层次地实现“人人享有公共服务”的目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再造基层社区组织。把社区建设落实到党政、企业和社会各自的组织网络建设,从社区开始构建社会的善治结构。在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重新定位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社会不再是政府的“下级”,而是公共服务中的一个独立主体,在社会管理中可以起到协同行政、组织公众参与的作用。

作者简介

卢汉龙,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社会学理论和发展社会学。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重点学科建设。在现代化与社会结构转型、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消费文化与时间分配、就业与社会阶层、都市化与社区理论研究方面均有建树。先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杜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康内尔大学、耶鲁大学和英国社会发展研究院等著名学府从事过讲学和客座研究工作。专长于社会统计与社会调查,并在组织社会调查、将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推广于决策研究方面有积极贡献,在国内外社会学界和决策咨询方面均享有良好声誉。同时也担任英国《社会学》(Sociology)杂志国际编委,香港《中国评论》(ChinaReview)杂志编委,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常务理事,中国城市国际研究网络理事等学术职务。目前研究兴趣集中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作为转型理论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美国康内尔大学经济社会研究中心以及欧洲学者合作正在对中国转型中的综合理论问题进行深化研究。2001年起,负责《上海社会发展报告》的研究编写工作。这套蓝皮书系列的主要特点是每年选取一个和中国社会发展最为紧密的主题,以专家的视野、上海为题材总结发展的经验,探讨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发展的前景。

目录

丛书

上海蓝皮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