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第二版)

内容简介

《一该书学会新闻写作(第二版)》修订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一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分类问题。该书初版在某些专业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分类方面存在瑕疵。譬如新闻体裁,初版的概念界定有点模糊,读者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在新媒体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碎片化传播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给新闻体裁做减法,也就是说,当前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最常用实用有效的新闻文体不外乎消息、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消息与新闻评论容易辨认。消息主要着重对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传播,是对社会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事实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新闻评论主要着重对新闻事件的观点阐明与思想导向,包括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与新媒体新闻评论等文本形态。除此两者之外的都可以称为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主要着重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与深度解析,包括通讯、特写、特稿、连续报道、系列报道、调查报道、专访、直播、访谈等。该书第二版还对其他专业概念与理论分类进行了详细梳理与科学审定,为本丛书的基本价值取向奠定了坚实而又科学的理论基础。二是全书系统结构与章节逻辑问题。在该书第二版对基础理论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某些章节与全书其他内容就显得有点自相矛盾。譬如深度报道这一章,把它与特稿、人物通讯、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放在一起,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深度报道与其他三者是种属关系,在第二版中,只有忍痛拿掉这一章节。再如分类新闻写作,这不是以新闻体裁,而是以社会行业为标准划分的新闻报道类型,它们分属消息、深度报道与评论这三大体裁。在该书的结构安排中,没有考虑新闻评论(这一体裁将独立成书另行出版),主要是消息与深度报道(包括特稿、人特通讯、系列报道等)两种体裁,分类新闻写作作为一种补充,是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学会如何按行业进行新闻报道。消息、深度报道、分类新闻写作就是该书的一个总体布局,分类新闻写作自然也就排在最后面,体现了该书行文的内在逻辑。三是案例范文问题。丰富鲜活的案例是该书的亮点,案例几乎占了该书全部内容的一半。除了个别案例,第二版对原有案例进行了大换血,成功实现了更新。这个“更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选取反映时代前沿热点与未来趋势的新报道,如关于5G技术的报道、关于精准扶贫的报道等;二是选取经受岁月洗礼与历史沉淀的经典报道,如《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东方风来满眼春》等。

作者简介

刘建华,江西莲花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新华社《嘹望》智库首批入驻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出版学术著作近30部,“一本书学会’新闻采写”系列丛书(7部)主编,《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研究报告》《中国传媒社会责任研究报告》(8部)年度蓝皮书主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编辑之友》等核心媒体发表论文1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70余项。卞丽敏,山东博兴人。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曾任《华商报》记者、《阳光报》编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新闻采编研究与教学工作。李炜,甘肃民勤人。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从事新媒体教学与研究工作,连续多年参与撰写《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