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企业并购重组通论:以中国实践为基础的探讨

内容简介

众多学者的历史考证表明,企业并购重组失败的概率要远大于成功的概率,这已是不争之结论。那么,为什么企业还会“乐此不疲”、“前赴后继”呢?一般的解释是,在市场化运行的经济社会里,企业的竞争压力是巨大的,除了日常经营活动的努力之外,企业总是希望通过并购重组,去化解生存之压力,实现发展之宏图。但在现实中,还有其他的原因和动机吗?对并购重组,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从比较专业的角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产业(行业)、企业。从宏观的经济运行层面,我们看到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不断地重新配置着资本要素;媒体的解读则更多的是从渲染、猎奇的目光,津津乐道于“财务杠杆之绝技”、“资金调度之秘法”,“法律法规之巧用”,等等。媒体的解读对社会的引领作用是显见的。当中国经济突破了体制的束缚,取得了令世人羡慕的长足发展之时,浮躁之气渐次扑来,……中国的实践,改革开放三十年,企业重组自有其独特的历史路径,与发达之市场经济比较,显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历史进程的角度考察,中国近二十年的企业实践,在公司制度建设、公司治理及并购重组的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经济,民众及国家体系,都还深处快速转型的社会形态之中。转型社会的本质告诉我们,随着旧体制的打破,不同“群体”的“利弊得失”感受差距会很大,当新体制的建立不够迅速、不够完善时,社会普遍的认同感、信赖感在下降,民众的不适应性,抵触性在高涨。……我们还看到,中国的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实践,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背景下,方法差别之大,结果差别更大,……

作者简介

姜宁,男,1957年出生,现任南京大学商院、经济学院(投资与金融、企业并购重组)授;南京大学投资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自1990年以来,参与并深度介入国内十余大中企业的股份制改制、改组工作,主持相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设计,以及相应资本、产重组的具体策划;深度参与了若干家高科企业的上市重组工作;曾担任若干家境内外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已出版和发表专著5部,文二十余篇。

目录

丛书

理论与实践丛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