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经济学(华夏版)

内容简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A·萨缪尔森和耶鲁大学教授威廉·D·诺德豪斯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于1998年春出版了第16版。该教科书首版发行是在1948年,迄今已整整50周年。为此两位作者都对这部跨世纪的“金版”倾注了特别的心血。一年后的今天,这个版本的中译本已经在北京问世,应该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书的出版者华夏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和主译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萧琛教授,都希望我在此为广大读者写几句文字。作为本版翻译的学术顾问,我当然也有一份义不容辞的现任。半个世纪前这部教科书问世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曾写出第一篇书评。他预言:“下一代人将会跟随萨缪尔森学习经济学。”①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变革和经济学的发展,这部书一直在不断地加以修改和补充,久已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迄今,它已被译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瑞典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中文、阿拉伯文、俄文、匈牙利文、捷克言语、罗马尼亚文、越南文等,共计有40种以上的译本。其销售量也已超过了一千万册。本书在我国首次被译为中文版是196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摘译的该书第5版中的部分章节(原著第5版出版于1961年)。后来商务印书馆于1979年再次出版该书第10版(原著第10版于1976年出版)的全部内容,仍由高鸿业教授翻译。1992年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第12版(本版已由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合著,1985年出版)的中译本,高鸿业教授负责总翻译和校阅。199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第14版(原版于1992年出版)的中译本,由胡代光、余斌、张军扩等翻译,李渝林同志校阅。萨缪尔森是1970年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教授阿沙·林贝克当年在颁奖致辞中曾经这样评价:“萨缪尔森在提高经济学分析水平方面的贡献,已超过当代任何一位其他的经济学这有。他事实上是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许多领域。”萨缪尔森的治学方法向来以折衷和综合著称于世,诚如国外有的经济学者所评说的:“在经济信仰变化莫测的大动荡中,萨缪尔森多年来坚定地立于科学公正的基石之上。在受到激进的右翼和左翼经济学挑战时,萨缪尔森坚持了这样的原则,即对于那些引起争论的事实,完全可以不带着赞美或憎恶这类感情色彩来给予阐述。”②以萨缪尔森为代表所提出的“新古典综合”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进的。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新古典综合”经历了由“原始的综合”到“成熟的综合”的历史过程。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看,最近一个半世纪内西方三次出版了影响重大的“折衷综合”名著。一次是约翰·穆勒1848年首版问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作者试图把当时存在的各种经济学理论调和在一起,建立一种折衷的经济学体系。该书多次重版,成为19世纪后半叶英语世界中必读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二次是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首版问世的《经济学原理》,直到1920年出版了该书的第8版。马歇尔企图把客观的价值论和主观的价值论调和起来,建立二元的价值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而形成以他为先导的“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被奉为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第三次“综合”的代表作是保罗·萨缪尔森1948年首版问世的《经济学》。该书影响之广,如前所述,可以说已经超过了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尽管国外经济学界和舆论界有些人正宣称,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1993年英文版,1997年中译本)或格雷戈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1998年英文版)将有可能取代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从而成为西方第四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然而这可能还需要事实的充分证明。此前,R.G.Lipsey和PeterQ.Steiner的经济学教科书也曾一版再版,挑战严峻。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长盛不衰,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读者不妨先浏览一下第16版中好几篇属于前言性质的文字。在那里,读者可以听一听这位大师50年来出自内心首次吐露的“真言”,也不妨感受一下,那令人难以按捺的经济学激情还能否拔动年轻人的心弦。现在译出的这个50周年版,显然是他们这一对“忘年交黄金搭档”的里程碑之作。综观全书,可以说它是历次版本中改动最大、新意最多、最富朝气和面向未来的一个版本。首先,经过更加精心和严格的筛选,本版内容更加契合初学者跨入新世纪的需要。在浓缩了的篇幅中,不仅继续包含了诸如稀缺、效率、贸易收益和比较优势原则等微观经济学概念,总供给和总需求、货币地位等宏观经济学范畴,以及经济增长理论和商业周期模型;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信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真实商业周期理论”等新内容。其次,本书详细地评述了处于经济学最前沿的几个领域,即环境生态经济学、医疗保健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新经济增长理论所强调的技术、发明、创新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信息经济学的新流派、信息定价的困境、网络经济学问题;投资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与博弈论;污染许可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和案例分析;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同国内经济变化相互作用机制,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激进思潮;等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最后,本书不仅带有信息经济学和国际互联网的时代色彩,而且奏响了另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市场机制的再发现。”当今,世界各国正在进一步发现市场这个资源配置工具的巨大力量。在转轨经济国,如前苏联、波兰等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中国成功的渐进式改革,都在转经常分析中得到相应的剖析。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如何从“奇迹”走向新的“奇迹”,也是传统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新难题。而在成熟市场经济国,放松管制、私有化则早已经成为潮流。此外,市场原则还在“自我拓展新边疆”,污染许可证、无线电频道、网址域名等“商品”交易,都是市场机制促进效率、矫正公共机制的新范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年来,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举世瞩目。在当前世界经济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为继续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实践,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不断迈步前进。就抓紧学习经济业务知识而论,这部新版《经济学》的中译本,不仅会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而且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借鉴、参考、择取和利用,从而能够更加切实地思考我们自己的问题。为此,注意结合我国的国情,注意审视西方经济学家的基本立场观点,应该说都是断然不可或缺的。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