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国际金融市场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划分为四篇。第一篇《导论》,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与构成,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资金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黄金市场,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随后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其组织类型和投资行为特点。第二章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国际金融市场伴随着国际金融体制变化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国际金融体制的发展沿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描画未来国际金融市场的远景。第二篇《国际货币市场与相关理论》,包括第三、第四、第五章,旨在介绍国际货币市场总体现状以及蕴含其中的汇率、有效市场等基础理论。第三章对国际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首先介绍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接下来对国际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货币市场进行重点介绍,随后简要介绍亚洲货币市场,主要从各地区货币市场的发展沿革、市场特征、市场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第四章对当代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品种和投资工具——金融衍生品进行专门的介绍和讨论,当代金融资本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实物资本的规模,而其中最上层的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就是纯粹虚拟的金融衍生资本,金融衍生品既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与活力,同时也引致了巨大风险,这一章中通过引用大量的例题和案例,来帮助读者从风险及收益等不同角度去理解金融衍生品的功用和应用。第五章介绍国际金融学最为基础的两个理论,即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货币市场有效性理论,让读者在掌握前四章实务知识的基础上,加深理论认识,并掌握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模型和工具。第三篇《国际资本市场与投资管理》,包括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章,分别以国际金融市场不同侧面的相关专题为关注对象。在第六章中,分别介绍国际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对于国际债券市场,重点介绍几个主要的国际债券市场,并深入介绍其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国际股票市场,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股票市场体系,以及韩国、我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等新兴股票市场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第七章对当今国际市场中的点现象——国际资本流动进行专门的介绍和讨论,包括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等,同时还探讨了我们该如何看待国际资本流动的功能和作用。第八章介绍国际资产定价问题,首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介绍国际资产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而介绍国际债券定价理论的理论框架和在现实中的应用,最后介绍股票定价的三种理论模型,包括市盈率法、股利贴现模型、调整股利贴现模型及它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应用。第九章主要探讨如何在国际金融市场背景下构建和管理全球资产组合,这里将会详细回顾经典的投资学理论,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以及资产估值理论,这些理论和模型既是证券投资的理论基础,又是微观金融学的理论支柱,在对上述理论给以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研究它们在国际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第四篇《我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包括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主要关注我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背景下认识、评价、处理我国的经济、金融事务。为了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政府在2006年年底取消外资在投资金融业的股权、地区和数量上的限制,迎来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局面,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不仅国际金融市场会影响中国,而且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逐渐影响世界。第四篇的内容颇具现实意义,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第十章关注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问题,抓住近年来该领域的热门论题进行介绍和探讨,介绍我国金融开放政策的发展沿革,包括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经历哪几个阶段,对我国国内经济和经济政策等的影响是什么,为了应对不断提高的开放程度,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等。第十一章进一步介绍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关系。一方面,从汇率及货币政策角度着眼,探讨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收益与风险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以及新形势下我国汇率政策的走向。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着眼,探讨国内外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包括国内外股票市场相互影响的机制以及关于联动性的检验等。

作者简介

李学峰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金融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投融资理论与投融资管理;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主讲课程:投资学、证券市场分析、投资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至今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和企业横向课题7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本科、研究生教材3部;在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