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新月集 飞鸟集

内容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印度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受兄长的影响和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很早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泰戈尔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被印度人民尊为“诗圣”。《新月集·飞鸟集》是泰戈尔最脍炙人口的两部诗集《新月集》和《飞鸟集》的合集。《新月集》是一部儿童诗集,语言空灵秀丽,形散神聚,给人一种无限的美感。诗人用一支彩色神笔在这部诗集里描绘了儿童纯净奇特的内心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感人至深地表现了孩子与父母的骨肉亲情。诗中的孩子和母亲不仅鲜活生动,还带有天使一般的圣洁光辉。泰戈尔因《新月集》被誉为“儿童诗人”。《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智慧的深刻和篇幅的简短成为其鲜明特色。在这部思绪点点的散文诗集中,白昼与黑夜,落叶与流萤,自由与背叛,无不在泰戈尔笔下化为一首首清丽的小诗,它们充满着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如同被大雨冲刷后的世界,清亮而又耐人寻味。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认为,这些小诗“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是丰富的、深刻的”,可谓一语中的。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国内外知名的收藏家和训诂家。笔名西谛、郭源新。1898年12月19日,郑振铎生于浙江永嘉。“五四”运动中,他与瞿秋白等人一起创办《新社会》旬刊,此后又参与成立进步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1923年后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一直在上海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建国后,历任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等职。1958年在出访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作为翻译家,郑振铎的译作独具特色、卓然成家,对俄国文学、印度文学和希腊文学的译介作出了很大贡献,并为我国的翻译理论构建提出了独到的、颇具生命力的见解。他在《译学的三个问题》中指出:“文学书是绝对能译的,不惟其所含有的思想能够完全的由原文移到译文里面,就是原文的艺术之美也可以充分的移植于译文中。”1922年10月,由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付梓印刷,翌年9月他翻译的《新月集》也与国内读者见面。冰心看了郑振铎翻译的《飞鸟集》后,评价道:“觉得那小诗非常自由,就学了那种自由的写法,随时把自己的感想和回忆,三言两语写下来。”泰戈尔的诗歌以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情感及充满哲理的思考,在唤起人们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的同时,也启示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的理想追求,让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编织于一句句诗行里,使诗集充满了灵性的芬芳,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也因此,泰戈尔的诗作被誉为滋润了全球亿万读者一个世纪的心灵之歌。泰戈尔,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被尊为“诗圣”,其作品被人当做“精神生活的灯塔”。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为印度近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泰戈尔的艺术创作生涯长达60余年,他一生共写下诗作2000多首,出版诗集50余部,创作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100余篇、戏剧数十部,并著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著作等身。自20世纪20年代起,泰戈尔的作品便由郑振锋、冰心等译成中文,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他的《金色花》、《纸船》、《对岸》等作品相继被选人小学和初中语文课本,而在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的阅读参考书目中,也均有泰戈尔诗集。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2000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目录

其他版本

全部(13)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