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天津音乐学院“天籁工程”作品系列·新龙舞:大型民族管弦乐合奏

内容简介

在中华文化里,“龙”是力量的象征,龙凤图腾象征着吉祥,华夏子孙无不以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自豪,每逢节庆民间更有舞龙的传统。民族管弦乐《龙舞》是作曲家根据1999年农历正月十五在新加坡观看妆艺游行时受到的启发创作而成。作品气势恢宏,高潮起伏跌宕,具有强大的张力和阳刚之气。作品特别突出打击乐声部,在高潮段落有大约6分钟的打击乐华彩段,渲染了浓郁的节日气氛。作品由新加坡华乐团委约并做世界首演(1999),担任首演指挥的是新加坡华乐团蓝营轩先生。尽管作品自首演以来已经由许多乐团在世界各地上演达数百场之多,而且一直也是音乐会上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著名指挥家彭家鹏先生说“《龙舞》是一首让国人扬眉吐气的作品”,但是作曲家自己却始终对作品感到不太满意。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也许是受到龙的精神的启示,作曲家突然“被给予”了灵感,对作品做了较大的调整,打击乐的编制也做了进一步扩大。这次改变,是作曲家对作品的“完善”,也可以说是作品最终的“完成”。毕竟,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是每一位艺术家的天性。“完成”后的作品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和内涵。较之先前的版本,作品更加完美、更有气势,从一开始就将听众带入充满张力的节日喜庆气氛。考虑到《龙舞》已经具有广泛的影响,为了强调作品在2012年的“新生”,作曲家决定赋予“完成”了的作品《新龙舞》作为标题。《新龙舞》于2012年5月23日在天津音乐厅由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首演,担任首演指挥的是青年指挥家董俊杰先生。

作者简介

徐昌俊,1957年生于安徽合肥。1978年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戏曲打击乐专业;198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作曲专业,1995-1996年由教育部公派赴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2000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学位(导师:吴祖强教授);200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出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06年成为美国密苏里大学斯诺访问教授;2007年担任中美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上海“中国唱片奖”作曲比赛三等奖(1986)、第六届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1988,一等奖空缺)、文化部第二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0)、博士论文《鲁契亚诺?贝里奥的十三首“模进”》获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藏风》(1984)、室内乐《寂》(1985)、柳琴独奏《剑器》(1986)、民族管弦乐合奏《龙舞》(1998)、双钢琴合奏《DUO》(1998)、交响大合唱《我们的祖国》(1999,瞿琮作词)、弹拨乐合奏《梅》(2001)、扬琴协奏曲《凤点头》(2002/2003)、室内乐《凤点头》(2003)、阮族八重奏《剑器》(2005)。

目录

丛书

天津音乐学院“天籁工程”作品系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