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无人潜水器水下搜救理论与技术

内容简介

深海水下搜救既是无人潜水器的重要应用领域,也是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重要应用领域,是一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无人潜水器水下搜救理论与技术》在综述近年来无人潜水器水下搜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单个无人潜水器水下搜救和多潜水器协作搜救两个方面,研究无人潜水器水下搜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一个实际的无人潜水器硬件与软件系统和实际的水下搜救案例。《无人潜水器水下搜救理论与技术》可供从事水下搜救、探测、考古的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潜水器系统设计、海洋工程、自动控制、信号处理、机器人等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朱大奇,1964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海事大学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主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20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以首位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56篇、EI期刊论文66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相关论文、论著他引近1600次,其中SCI他引210次。授权国家专利10项。主要研究方向:无人潜水器水下搜救、智能信息处理与故障诊断。胡震,1967年11月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研究所研究员,“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国产化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近10项水下机器人设计与研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国防科工委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次。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要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总体设计与分析、智能控制、机器人视觉及水下机器人操控。张铭钧,1963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8次。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授权发明专利30项。主要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设计与控制。周晨阳,1961年6月生,硕士生导师,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持国防与民用重点项目近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次。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工程、智能控制。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