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公共生活伦理研究:以中国的社会转型为背景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的公共生活伦理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中国的社会转型为背景和论述前提,研究从传统社会生活向公共生活转型的伦理困境与克服,探索公共性、公共理性、公共精神得以确立的制度保障,个人德性保障及其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关系,力图探求公共生活的伦理模式和公民的德性养成机制。本研究着力探究社会转型与人的发展的双向互动,分析中华民族国民性格的现代转化与精神品质的更新对社会转型的意义,并由此探讨中国的公共生活建构的可能方式。在揭示公共生活的一般形式与表征的基础上,分析转型期中国的制度变革与人的精神气质的现代转型的维度。公共生活把和熟人打交道变为与陌生人交往;把固定的、封闭的空间转为变动的、开放的空间,这是一种在保持个人独立性的前提下寻找新的社会联合方式的生活样式。因此,独立分散个体之间的彼此接纳、相互认同是社会的生活秩序和人际和谐的基本保证。本研究分析了如下几种认同理论:契约论的,理性建构的,重叠共识的,商谈伦理的,这些理论中的一些合理成分可用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认同理念培育。本书最后分析了公共生活的本土文化资源。

作者简介

  杨清荣,1952年生,湖北仙桃人,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中心特邀研究员,湖北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传统伦理、制度伦理和企业伦理研究。主持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企业伦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经济全球化下的儒家伦理》等专*四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60余篇。                 

目录

在售商品

42家店有售 新书40家
32.28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