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兴安落叶松过伐林结构优化技术

内容简介

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构优化技术问题是森林经营技术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研究仍未与林业生产、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相结合。《兴安落叶松过伐林结构优化技术》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依托,以中幼龄兴安落叶松过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生长、林分更新、林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揭示林分演替规律、林分结构与功能关系;探讨林分空间利用规律与技术、目标树精细化管理技术;提出以生态功能优先,以木材生产和碳储量等主导功能为经营目标,基于林分空间利用和目标树精细化管理技术的结构优化技术和方法;设计出入工辅助更新、人工补植、诱导混交林以及基于目标树精细化管理的抚育间伐、局部抚育人工促进更新等技术措施并进行了示范并提出了结构优化效果评价方法等。其中,林分空间利用理论与技术、目标树精细化管理技术将弥补传统林分结构优化技术的不足,填补相关研究空白。《兴安落叶松过伐林结构优化技术》提出的结构优化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树种组成、林分密度、直径结构、空间格局、垂直结构、林分演替及林下更新等多种因素的优化技术。(2)兼顾林分垂直结构、林木空间格局的近自然化经营技术措施。将最大程度地利用水平空间,在垂直分布上形成阶梯式分布的特征。(3)兼顾种源、母树位置的人工辅助更新技术措施。(4)在传统目标树经营技术基础上,将林分目标树按照个体大小、年龄、空间位置和用途等进行分类管理的目标树精细化管理技术。

作者简介

玉宝,1976年出生,蒙古族,兼通蒙汉语。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博士后,副研究员,现工作于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生态学理论与生态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资助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其他省部级项目5项课题研究。主编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张秋良,内蒙古托克托县人,1960年7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兼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森林经理学和森林生态学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重大基金、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林业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出版《退耕还林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阴山中段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关键技术研究》、《林学概论》等专著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乌吉斯古楞,1976年出生,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士。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参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现主要从事森林认证工作。张秀丽,1965出生,内蒙古人,林业高工,高级会计师。1986-1995年在内蒙古林业厅工作;1995-2006年在国家林业局驻内蒙古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工作;2006起在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工作。主要从事林业资源管理的工作与研究。参加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首都百万亩造林科技支撑工程“观赏型文冠果良种繁育与推广课题”,参加中韩合作八达岭林场北京地区森林综合经营示范项目,中美合作森林健康项目,中德财政合作项目京北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与水源保护林可持续经营等国际合作项目;参与编撰完成:《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森林健康经营技术指南》和《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图谱》2部专著。起草的地方标准《内蒙古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获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世界林业研究》、《林业资源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