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NA建筑家系列3:隈研吾

内容简介

★从《十宅论》到《负建筑》,透过17部著作观察隈研吾的思想变迁★书中所有建筑作品均配有翔实的建筑项目数据及珍贵的平、剖面图★汇集隈研吾不同时期代表作,并配有百余幅全彩图片及精彩跨页★汇集隈研吾与众多建筑大师对话,揭示隈研吾创意理念《隈研吾》汇集了刊登在建筑专业杂志《日经建筑》上有关隈研吾的访问、谈话及主要建筑作品的完成报告等内容,并加入新撰,按不同的主题,重新编辑而成。《隈研吾》将隈研吾的20个经典建筑作品和专访谈话等内容巧妙的柔和在一起,深度解析隈研吾的思想变迁。《隈研吾》以隈研吾这种“引起关注的方法”为结构。第一章,汇集到有关“M2”的方法论;第二至五章,则将“M2”之后的主要规划案,按设计的方法分类;第六章,收集有关设计的程序和设计组织的报道。此外,在三篇特别对话中,展现出能传达给一般读者的谈话内容。身为“后现代主义的旗手”,很早便受到建筑界关注的隈研吾,在一九九一年完成了集自身方法论之大成的“M2”。不巧这个时期与泡沫经济重叠,以至于建筑界并没有给予他高度的评价。东京的工作量锐减,此后近十年里,工作的重心转向地方性的都市。不过,隈研吾将这个挫折当作养分,确立了新的设计手法。透过融入自然的造型“发挥素材新的一面”等手法,再度引起建筑界的关注。此后的事情,在此就不再赘述了。许多建筑家不就是将隈研吾这样的雪耻和自己的未来重叠在一起吗?建筑师凭着自己的意志,能改变什么呢?而设计的幅度又能扩展到什么程度呢?本书在内容上比前两册更多样化。不过,多样化正是隈研吾的魅力和原动力之所在。欢迎读者朋友们好好享受光凭建筑作品无法了解到的隈研吾的世界。

作者简介

日本日经BP社日经建筑,日经BP社所提供的信息专业性强、内容广泛,涉及经营、电脑、数码家电、计算机、通信、机械、建筑、医疗、健康、环境、娱乐等众多领域。经专职记者采访编辑的许多杂志在其专业领域里都堪称是众所周知、首屈一指。日经BP社直销杂志的读者约有150多万人,发行量每年达3400多万册。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曾获日本、意大利、芬兰等国之建筑奖等。建筑作品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在业界被称为「负建筑」、「隈研吾流」;又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创造外表看似柔弱,却更耐震、且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美的「弱建筑」1954年生于神奈川县,197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研究所、取得建筑硕士学位。1990年,隈研吾在东京青山创立了隈研吾建筑师事务所。知名作品有「龟老山展望台」(1995)、「水/玻璃」(1995)、「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1995)、「森舞台/宫城县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1999)、「石之美术馆」(2001)、「马头町广重美术馆」(2001)。近期作品有「长城下的公社/竹屋」(2002)、「长崎县立美术馆」(2005)、「三多利美术馆」(2007)。著作:着有《十宅论》、《负建筑》、英文版:《KengoKuma》等获奖情况2002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芬兰2001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2000“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1999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1997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前名1997地域设计奖大奖

目录

丛书

NA建筑家

在售商品

123家店有售 新书70家
5.00
综合价格品相店铺 只看全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