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秋之白屋诗歌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这部书为韩秋白的诗歌散文集。作者素承家学,雅好诗文,才情敏捷,古代文学功底深厚。本书上篇为作者所著的诗歌选,其中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朋友、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诗词唯美,情感真挚充沛。下篇为散文集,包含了家史传奇、游记、纪念友人的散文等。作者用“轶事”的形式叙述家史,但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沿革,同时也是作者家乡的兴衰沿革,以及由此映射出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作者在叙述中都饱含着深深的同情和乡情。人之乡情,就是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一种“月是故乡明”的精神慰藉。弯弯的小路,潺潺的小溪;年关的爆竹,独有的乡音,儿时的玩伴,特制的饮食,甚至窗前的喜鹊,竹林知了,都会让游子甜蜜地微笑或莫名地潸然泪下。在游记散文部分,她以饱满的热情,触目的灵感,详细记录下山水名胜风貌、历史人文渊源以及自己的感受,读之令人神往,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和精神愉悦。样张如下:二忆亲人长相忆,忽忽九月秋。人妖颠倒云遮日,溘然长逝魂不宁。终是意难平!喜东风,传递春消息。举国亿民开怀日,广寒忠魂欣慰时。阿姐应有知!入灵堂,哀乐扣心弦。云帐纷披战友意,花环林立亲人怀。红旗裹忠骸!瞻遗像,细语诉衷肠:可怜当年小孤女,阳光雨露已成材,壮志有人接。(1978年4月)红叶颂友谊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签订了中日友好条约。记得,当年还是青年教师的我和同事们一起,与和造访我校的日本青年共同在紫竹公园里栽种友谊树苗。因作诗留念:昆仑富士两相望,一衣带水流谊长。香山黄栌如火日,箱根山头槭叶芳。金风飒飒秋阳美,欢情滔滔话沧桑。牡丹樱花来何迟?红叶丹书伴菊香。逝翁九天应含笑[1],巨臂双联柱东方!(1978年10月27日)与三姐云帆游香山情霜重露雾迷蒙,相携登山秋意浓。举首峰巅寻鸟道,回眸山脚觅泉踪。谁泼层峦蓝褐紫?更染重林赤橙青?莫道秋来百花谢,丹枫如火胜春红!(1978年11月初)观菊展1979年深秋,我们携子女东雷与东葵阖家四口同游北海公园观赏那里一年一度的菊花展览。徜徉在花海里,如痴如醉,返回家中,兴犹未尽,因集菊花的花名成诗,以誌此游:秋风潇洒艳阳明,百朵盈盈花光融。黄鹤碧桃金凤舞,墨荷孔雀玉芙蓉[2]。雪压松梢红托桂,紫霞万缕大蕊青。菊山菊海秋色满,花国花城春意浓。菊花有情应欣慰,年年轰动北京城!(1979年秋日)偶感一夜春雨洗轻尘,漫天飞絮更惹人。小盆红榴偷偷长,嫩条赤叶片片新!(1983年4月22日)迎国庆欣逢国庆卅五秋,改革新叶绽九州。因循陈规须扫尽,千里之行始于足!修枝育苗勤灌溉,春华秋实总相酬。三中全会化甘雨,一点一滴润心头!(1984年10月1日)北戴河观沧海(二首)一暮雨天幕飘落银河漏,百川倒挂水如注。长空苍茫浊海啸,南北东西不知路!二朝晴无极之外复无极,海地海空尽迷离。天风翻卷层层浪,积金铺玉入眼奇。(1986年秋八月)【注】:[1]逝翁,指已经逝世的、周恩来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注】:[2]这一联和下一联全是由名贵的菊花品种名字组成的。

作者简介

     韩秋白,为我社《全宋词评注》编著作者之一。1936年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县,北京籍。1960年自中央民族学院(后更名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执教36年,现已退休。长期从事古汉语教学。自20世纪八十年代始,陆续与多人合著出版的有:《实用古汉语词典》、《中外文化辞典》、《中国文学大辞典》以及《古诗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小令鉴赏辞典》、《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全清词鉴赏辞典》等多种辞典类书籍。参与编写《全宋词评注》。二人合著有:《历代趣味诗词鉴赏》、《历代趣味诗选》。个人撰写有:《世说新语译注》、《中国古代十大轶事小说赏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书法精品80首》、《闽苏浙旅游日记》、《身在情长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