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

内容简介

脊索瘤,从人类第一次认识这个疾病到今天,一直都是一个医学难题。脊索瘤好发于人体中线部位,颅底、脊柱、骶尾部,这些深在的部位脊索瘤的外科手术切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脊索瘤对于常规剂量的反射治疗的无反应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放射治疗在脊索瘤治疗方面束手无策。至今为止仍无有效的针对脊索瘤的化疗及靶向药物问世,更是让脊索瘤的综合治疗几乎是一个奢望。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常见病、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对许多良性、恶性疾病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对而言脊索瘤则进展缓慢。脊索瘤,这一个复杂的疾病,正逐渐成为医疗工作者必须直面的严峻问题。鉴往可以知未来,回溯脊索瘤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1846年RudolphVirchow第一次描述了这种肿瘤以来,人们对于脊索瘤的认识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我们大致可以将这170年的历史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脊索瘤被描述到显微外科广泛开展前,这一时期主要是肉眼手术,并确定了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的肿瘤。第二阶段从显微手术的普及开始,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追求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此外,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普及也提高了我们对脊索瘤生物学的认识。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新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程度,并加深了医生对于脊索瘤的认识。人们认识到,脊索瘤的放疗无反应性是相对的,对于极高剂量的放射治疗,脊索瘤可以表现出一定反应,在此基础上,放射肿瘤学家设计了新的策略,在保持周围正常神经血管结构的同时,将高能量传递到肿瘤组织,为脊索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第四阶段的到来归功于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天人们对于脊索瘤的特异性分子的研究正在开展,相关治疗药物正在加紧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脊索瘤的化学治疗将会成为脊索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吴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肿瘤学专业,主攻颅底、脑干肿瘤学,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1病房主任。北美颅底外科协会委员,亚太颅底外科协会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颅颌面外科学组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工作30年来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省部级医学科技进步奖4项,市局级奖项1项。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andWomen’sHospital,BWH)参观交流,并至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西雅图港景医院、纽约长老会医院进行访问交流。主持科研课题8项,目前5项在研究阶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包括973计划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1篇,累积影响因子40以上。30年来专注于颅底、脑干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对于颅底、脑干肿瘤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颅底、脑干肿瘤临床课题攻关工作,使我国颅底、脑干肿瘤疾病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