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社区居家老年临终关怀:制度缺陷与福利治理

内容简介

《社区居家老年临终关怀:制度缺陷与福利治理》主要观点有:1.我国现代社区居家临终关怀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萌芽与起步阶段,即理论引进和研究开展阶段(1988-1991年);试点先行与临床实践探索的初创阶段(1992-2002年);推广与发展阶段,即政府逐渐重视与介入(2003年至今)。体现为自下而上、民间草根运动到政府开始负责的发展历程。2.社区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建设在我国有一定程度的推进,但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其发展现状与特点表现:社区居家临终关怀服务运营模式基本建立、覆盖面逐步扩大;服务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从身关怀拓展到心关怀;探索性支持政策法规框架体系初显;服务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源建设逐渐加强;地方试点着力推进社区居家临终关怀。3.社区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存在制度缺陷,主要有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问题。宏观层面主要有:法制缺失、忽视临终老年人优死权利;政府职能缺位与错位;社会保障职能漏位、经济福利保障缺乏;服务供给失衡,呈现为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微观层面主要有:服务对象覆盖过窄、服务内容片面化、供给主体缺乏有效衔接。总体来看,我国社区居家老年临终关怀发展迟滞,在制度、资金、管理、机构软硬件建设等宏观与微观层面存在诸多问题,未能有效发挥其人文关怀和社会化照顾临终老年人的作用,难以满足众多临终老年人在身关怀、心关怀、灵性关怀等方面的需求,整体处于补缺型福利服务阶段。4.居家老年临终关怀发展迟滞主要有主客观维度的制约因素。主观因素有:传统文化中忌死讳亡的死亡观影响,传统与现代伦理观的冲突等。客观制约因素有:转型期的改革环境较为注重经济效应而相对忽视社会效应大的临终关怀服务;缺乏顶层设计、制度治理缺失(主要表现为社会福利结构缺陷与福利治理不足);社会组织培育不足,第三部门治理欠缺等。5.社区居家老年临终关怀服务发展要有前瞻性视野,结合本国国情和国际经验,制订科学合理、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构建人本一普享型社区居家老年临终关怀服务。即以公平、仁爱、优死、尊严为理念,通过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方式,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为所有有需要的居家临终老年人提供集合生活照料、身体护理、心理关怀、灵性关怀等综合性、多层次、普享式临终关怀服务。

目录

—  END  —